2025澳彩免费公开资料查询,澳门天天彩开奖记录澳门 ,2025澳门广东会正版精准资料,2025澳门资料大全正

復旦百科

復旦校門

2004年的最后一天,年末前的一場大雪將整個復旦園妝點得粉裝玉琢,更加妖嬈,重建后的老校門也因皚皚白雪在飛檐及門前路燈罩和弧形圍墻上的覆蓋,而將其青瓦粉墻、畫棟雕梁以及門上的火紅中國結、門前的翠綠松柏襯托得格外引人注目。隨著象征百年的100下鐘聲的敲響,老校門重建揭幕儀式隆重舉行,同時也為百年校慶的倒計時拉開了序幕。伴隨著《復旦大學校歌》:“復旦復旦旦復旦巍巍學府文章煥……”的漸弱漸遠,懷舊的思緒把我們拉回到了100年前。

在復旦100余年的歷史中,其校門經(jīng)歷了多次喬遷,最早的老校門在今邯鄲路校區(qū)西部(燕園西側)的零號門處,始建于復旦遷址江灣的前一年(民國十年,1921年)。1918年,李登輝校長赴南洋募捐。1920年,李校長來到江灣,在曠野中為復旦挑選棲身立命之所,后購地60畝,奠基施工。當時李校長頗具遠見,在經(jīng)費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仍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牌樓式大門。1921年下半年,一座古典牌樓式大門出現(xiàn)在走馬塘橋下(即現(xiàn)在的邯鄲路橋堍)。老校門(兩側平時另有小門出入)上蓋琉璃瓦,飛檐翹角,獸吻為飾,大門正面中央有圓形銅質校徽,上方橫掛了23年之久的校名匾,書勢雄健、筆力渾實的“復旦大學”四字由民國元年(1912年)前在吳凇復旦公學畢業(yè)、留校專做學生工作的蘇莘題寫,牌樓背面懸掛“敬業(yè)樂群”橫匾??箲?zhàn)爆發(fā),校園大部分古典建筑毀于敵軍炮火,而校門幸免于難。

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這天上午,正當各所大學的青年學子們等待著軍代表接管之時,一位年輕的解放軍獨自走進了復旦大學的校門,熟悉的同學興奮地迎上去要他指揮唱歌,在場的數(shù)百名同學也一擁而上,原來他就是在學運中指揮唱歌出了名,后來悄悄去了延安的復旦校友司徒漢(解放后成為全國著名的指揮家)。為了慶祝上海解放,身材修長,臉色黝黑的司徒漢威武而又親切地即刻領著大家在校門內的廣場走圓圈,并從一位同學手中接過小紅旗指揮大家邊走邊唱“我們的隊伍來了”、“我們是民主青年”和“你是燈塔”(即,“跟著共產(chǎn)黨走”)等歌曲。由于用力過猛,司徒漢手中的旗竿折斷了,他把兩截并在一起,又接著繼續(xù)指揮,一時間,校園內歌聲雷動,一片歡騰。司徒漢飽滿而激昂的歌唱帶領激發(fā)了復旦學子滿腔的愛國熱情。

1952年,全國規(guī)模的院系調整給復旦帶來飛躍發(fā)展和巨大變化,教學、科研和生活中心向東延伸,昔日的田野河汊已變成幢幢大廈,老校門因地處西端出入不便被拆除,至此,第一個校門整整沿用了30年。在校門第一次喬遷,籌備第二次重建之時,能同時容納1800人上課的教學樓正在興建,此時,學生則全部住在校外的德莊和淞莊,每當上下課時,國權路上人頭攢動,行人如織??紤]到師生進出方便,于是在今行政綜合樓前建造了新校門(面對著國權路)。第二個校門極為簡陋,僅東、西兩根方形水泥柱而已,毛主席題的校名制成一長形白底黑字的木板校匾,掛在靠東邊的一根水泥柱上。

說起毛主席為復旦大學題寫校名的往事,也是一段珍貴的歷史資料。1950年,復旦大學為換校門匾額(原匾額“國立復旦大學”六字為于右任1946年題),由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陳望道于1950年11月29日代表全體復旦師生致信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恭請他為復旦題寫校名。函發(fā)后一直未得到回復。1951年5月11日,復旦大學秘書長胡曲園教授致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志讓先生(當時他兼任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請他在有機會時當面恭請毛主席題寫校名,或能征得主席辦公廳同意,暫從毛主席手寫體中輯取復旦大學四字制匾。在得到同意“所輯字用”的回電后,復旦隨即取用毛主席寫給周谷城教授信的信封上“復旦大學”四字,趕制成匾,安置在校門門楣上。

同年下半載,陳望道有事北上,專門拜會了張志讓先生,重提請毛主席題寫校名一事。此后不久,張志讓出席了一個毛主席出席的場合,地點是中南海。張志讓沒有直接向毛主席提出此事,而請當時也在場的最高法院副院長吳溉之先生轉托。很快,張志讓就接到了毛主席的親筆函,內裝毛主席題寫在白宣紙上的“復旦大學”四字,尺寸為27.5×13.9,厘米,題詞未落款。復旦接到后,立即放大復制成校門匾額,同時縮小復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箋、校徽、畢業(yè)證書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

1954年,復旦隨著整個國民經(jīng)濟狀況的好轉而有了更大的發(fā)展,學校中心再度向東遷移,于是校方?jīng)Q定在現(xiàn)今校址(邯鄲路220號)的地方再次重建第三代校門。為迎接復旦60周年校慶,校方?jīng)Q定重建校門,并移址到現(xiàn)在的邯鄲路220號。陳望道校長對此非常重視,并親自來抓。他從一批設計圖中,選中了今天已成為校門的圖案,認為這個圖案既有古代牌坊風韻,又有現(xiàn)代建筑活力,造型簡約又挺拔,是個合適的門面。校門重建費用當時預算需要兩萬余元,而學校只能投入一萬元,于是陳校長毅然拿出積攢的1萬多元稿費作為校門建造資金,資助了這項建設(六十年代的1萬多元可是一筆巨大財富?。U顷愋iL的及時鼎力相助才使校門的再次重建得以順利進行。

1965年國慶節(jié),復旦建校60周年大慶之際第三代校門正式啟用,毛主席題寫的校名橫書在大門上方,4個大字筆力遒勁,氣勢豪邁。由于一段時間后描金的校名色澤斑駁,故曾改漆為黑色,后來又描為紫銅色。為迎接百年校慶,2004年12月學校決定復建1920年代老校門于校內,以志紀念。校方確定的設計方案是,以最初的老校門風格為藍本,適當糅合其他方案的優(yōu)點,以磚木結構為主,建造一座較為端莊的、有氣度的、造新如舊的具有觀瞻性與紀念性的新校門。重建的校門是一座牌樓式的仿古建筑,它高6.1米,寬11米,大門內外各有3節(jié)臺階、2個坡道,采用芝麻灰色的花崗巖基座,牌樓頂部飛檐翹角,屋脊的兩頭各有1個螭吻,兩大兩小,整體莊重典雅而古樸;南北兩面,衙門式杉木欄門的正中是正圓的銅質復旦校徽;上方校名匾仍然沿用了毛主席題寫的“復旦大學”四字。為使重建校門與周邊的建筑風格保持一致,校門西邊還建造了半圓形的圍墻作為襯托。在復旦百年校慶之際,舉行了老校門復建竣工落成典禮,這座在校0號門處的“新校門”再現(xiàn)了民國十年最早的老校門獨具莊嚴風采的觀賞性。

復旦校門雖經(jīng)多次重建,但依然保留著傳統(tǒng)古典美,透露出淳樸典雅。走進這有光榮且悠久歷史的校門的是如饑似渴的莘莘學子,而跨出去的是有新思想、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精英,社會棟梁。一批又一批復旦校友不同凡響的新思潮新理念新觀念,尤其是其科技上的創(chuàng)新思維,一次次刷新傳遍世界的非凡驕人業(yè)績,他們創(chuàng)造的輝煌讓復旦名揚全球,永載史冊。復旦校門見證了復旦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業(yè)和發(fā)展歷程,也將和所有的復旦人,共同迎接更輝煌的未來圖景?。ㄖ苈桑?/span>

摘自《桃李燦燦 黌宮悠悠:復旦上醫(yī)老校舍尋蹤》